“一个传统习俗越难以被证明其合理性,就越难以摆脱它。”- 马克·吐温
大家好,这里有一道题目,题目是:用温度计来测量一栋楼的高度。你肯定会认为这不可能测出来的。有一个人写了十几种办法,其中最简单的就是:敲开一楼房间的门,问里面的人这楼有多高。为什么我们最开始大多数人听到这问题时都想不出这么显而易见的办法呢?
但是从结果来看,找个人问一下,又觉得答案很简单,但是当时就是想不出来。为什么会这样呢?
思维也有惯性
大家可以注意到,题目中写的温度计限制了我们大脑思考的方向,我们习惯性地按照题目和别人给出的思路思考问题,就像维持物体运动状态不变的惯性一样,我们在思考时也不愿意改变我们的思路,不会跳出我们习惯的思考框架,这就是我们的惯性思维。
为什么会形成惯性思维呢?因为按照固有的思维模式可以省去许多摸索试探的步骤,缩短思考时间,提高效率。Daniel Kahneman丹尼尔·卡尼曼在《思考,快与慢》这本书里曾经说过:我们的认知系统其实是很懒惰的,但凡可以用快思考解决的问题,我们一般不会主动使用慢思考,这就是我们习惯惯性思维的主要原因。
负面影响
快思考的其中一种表现就是我们平时形成的无意识的习惯行为,所以惯性思维给我们带来的不良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 选择性忽视事物的一些真实情况,无法做到理性思考和判断。例如,看到骑自行车的人就认为别人很贫穷,看到开宝马的就认为他很富有。
- 与创新思维相反,惯性思维固执己见,不愿改变,缺乏创造力。
- 容易产生各种认知偏误,难以发现自我惯性行为的错误。例如经验主义和保守主义等等。
解决办法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避免惯性思维的不良影响呢?
- 留出时间思考。如果你没有留出时间来思考问题,那么你很容易陷入认知惯性,因为惯性思维总是在快思维中起作用。所以遇到重大问题时,把快思维模式调成慢思维模式,作出判断前问自己:为什么自己要这样选择?有什么客观依据?还有没有其他选择?
- 控制情绪。俗话说:冲动是魔鬼。坏情绪总会让你的判断蒙上偏见的阴影,在情绪的推波助澜下你更倾向于使用你的惯性思维。所以当新冠肺炎来临时,你会听到一些国家领导人说:造成最大影响的不是病毒,而是恐慌。
- 学会沟通。持着狭隘片面的心态沟通,让你听不进别人的意见,而很多时候别人的意见可以让你看到自己的偏见,从而跳出自己的惯性行为。所以倾听别人的意见,并充分理解这些信息:别人为什么会这样看待这个问题?我又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我们的角度有什么不一样?对这个问题的正确理解是怎样的?
- 积极创新。我们可以参考一下《打破思维里的框》这本书的“五步创新法”,跳出现有思维框架建立新框架,用新的思维去理解这个世界。这五步分别是:质疑一切,怀疑是创新的开始;调查可能性,通过归纳和演绎分析各种可能性;发散思维,关键点是鼓励多样性,观点多多益善;聚合思维,系统梳理多种观点,选择出正确的新框架;持续再评估,不断反思,更新现有框架。
你是否有惯性思维?
另外,《打破思维里的框》里面有个关于惯性思维的小测试,我们不妨来试试吧。补充下面这个句子的主语,并记住你的答案:
__是鸟的一种。
然后再完成下面这道题:
鸟是一种___。
大部分人的题的答案是鸽子、乌鸦、喜鹊、麻雀、老鹰等。然后等到回答第二道题时,鸟是一种__时,你可能会回答鸟是一种动物,因为前面那道题的答案限制了你第2道题的思考。
但其实第二道题更具有开放性,你的答案可以是鸟是一种两足带翅膀的飞行生物,是自由的象征。不过我们大多数人已经被前面的惯性思维框定了。